出处:戏剧电影卷 • 戏 剧 • 中国戏曲 • 源 流
字词 | 元杂剧 |
释义 | 元杂剧 元杂剧 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。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。在宋杂剧、金院本和诸宫调基础上吸收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。剧本体裁一般每本分为四折,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,必要时另加“楔子”。脚色有正末、正旦、净等。一剧基本上由正末或正旦一种脚色唱到底;正末主唱的称“末本”,正旦主唱的称“旦本”。创作和演出先以大都(今北京)为中心,元灭宋后,又逐渐流行到南方。至元代后期渐趋衰落。今知有记载的元杂剧作家(包括金末和明初杂剧作家)120人左右,著名作家有关汉卿、王实甫等。现存作品有《窦娥冤》、《西厢记》等150种左右。对后来戏曲的发展有深远影响。 出处:戏剧电影卷 • 戏 剧 • 中国戏曲 • 源 流 |
随便看 |
|
修远网汉语字词典收录72225条汉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汉语字词的翻译、注释及用法释义,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