❷真理。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发必中诠,言必合数。”
❸通“铨”。(1)考量;评定。《论衡·薄葬》:“信闻见于外,不诠订于内,是用耳目论,不以心意议也。”(2)选拔。《周书·萧詧传》:“文武官寮,随即诠授。”
出处:语词卷 • Q • quán • 诠
字词 | 诠 |
释义 | 诠 诠〔詮〕(quán) ❶详细解释;阐明事理。元稹《解秋十首》:“我怀有时极,此意何由诠?” ❷真理。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发必中诠,言必合数。” ❸通“铨”。(1)考量;评定。《论衡·薄葬》:“信闻见于外,不诠订于内,是用耳目论,不以心意议也。”(2)选拔。《周书·萧詧传》:“文武官寮,随即诠授。” 出处:语词卷 • Q • quán • 诠 诠 古书注疏体式之一。对于古代经籍进行详尽的解说。如唐代李翱《易诠》。 出处:语言学卷 • 训诂学 |
随便看 |
|
修远网汉语字词典收录72225条汉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汉语字词的翻译、注释及用法释义,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