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哲学卷 • 伦 理 学 • 中国伦理思想史
字词 | 志与功 |
释义 | 志与功 志与功 中国古代用于表述动机与效果的伦理用语。由先秦墨家学派提出。墨子主张“合其志功而观焉”(《墨子·鲁问》)。后期墨家进而提出“志工(功),正也”(《墨子·经说上》)。强调志与功的统一。孟子也讲志功,主张以功食禄。隋代王通以“心”和“迹”表述动机和效果。宋儒沿用,朱熹主张以“察其心”即以动机为评价人物的根据。陈亮认为“心迹元不曾判”,两者“相应”,相互统一,否定朱熹的动机论。 出处:哲学卷 • 伦 理 学 • 中国伦理思想史 |
随便看 |
|
修远网汉语字词典收录72225条汉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汉语字词的翻译、注释及用法释义,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