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汉语  俄语  英语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:

 

字词 射策
释义
射策
射策shè cè  代考试法之一。主试者提出问题,书之于策。分为甲乙科。射策者随意解答,按其难易而分优劣。射是投射之意。见《汉书·萧望之传》注。《文心雕龙·议对》:“射策者,以甲科入仕。”后泛指应科举试。皮日休《三羞》诗序:“丙戌岁,日休射策不上,东退于肥陵。”
出处:语词卷 • S • shè • 射
射策  汉代考试方法。始于汉武帝时,多用于博士弟子考试。主试者将所试问题书之于策,按题目难易分为甲乙之科,王莽时一度改为甲乙丙三科,也有分为上第、中第、下第。射策者任意选取策题解答,主试按其所答题之难易与所答内容评判优劣。《汉书·肖望之传》颜师古注:“射策者,谓为难问疑义,书之于策,量其大小,署为甲乙之科,列而置之,不使彰显。有欲射者,随其所取而释之,以知优劣。射之言投射也。”射有射覆之意,当时有射覆之风,即猜测覆盖之物,如猜谜,或因射策的选题、答题方式近似而得名。也有以答题如射而得名:“论说之出,犹弓矢之发也;论之应理,犹矢之中的。”(《论衡·超奇》)授官依据,汉平帝时王莽定甲科40人授郎中,乙科20人授太子舍人,丙科40人补文学掌故;东汉本初元年(公元146年)定,岁满课试,不分甲乙科,以高等五人补郎中,次五人补太子舍人;后屡有变更。魏晋南北朝沿之,与“对策”并用。
出处:教育卷 • 教育史 • 中国教育史 • 制度
射策  汉代考试方法。主试者提出问题,书之于策。分为甲乙科。射策者随意解答,按其难易而分优劣。射是投射之意。魏、晋、南北朝沿之,与对策并用。
出处:中国古代史 • 科举制度
随便看

 

修远网汉语字词典收录72225条汉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汉语字词的翻译、注释及用法释义,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21-2025 mythu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6/28 21:40:48